鲁迅风格的改写:杭州在线配资
——“有些事,等你看懂了,才知道自己该如何评价。”这是我看到那部被轰动一时的剧时,脑海里涌现出来的第一个念头。它的名字响亮,震耳欲聋,叫做《金庸武侠世界·华山论剑》。一时间,铺天盖地的宣传把这部剧推向了观众的视线中。有人说这是迟来的纪念,而我却觉得,这份纪念更像是金庸百年诞辰中最缺乏存在感的热闹——繁华过后,一切归于平静。
最初的热度就像一场闹剧,似乎把我们拽回了那个久远的江湖世界,却又让我们逐渐陷入了迷茫和沉默。第一季播出时,谁还记得剧情的细节?等到第二季上线,才有人发觉这本是一部拼盘剧,原本该是精彩纷呈的武侠世界,竟然只剩下一种让人不舍得快进的情感,而其他的单元,像一堆泡沫,骂声一片。这不禁让我想,究竟是江湖变了,还是人心已散?
展开剩余83%当你看到《东邪西毒》的那一段,或许你会明白,什么才是真正的江湖。所谓“有的人活在江湖,有的人活在滤镜里”,这话也许并不是空穴来风。细细想来,究竟是这部剧救活了金庸的江湖,还是让他的江湖死得更为体面?我们慢慢聊。
金庸的百年,国产剧却在这一刻生出了一个新花样:拼盘剧。所谓拼盘剧,就是把金庸笔下的江湖拆开,分成几块菜肴,尽量让每一口都能吃出点什么味道。第二季的《华山论剑》便推出了四个单元,每一个单元如同一道风格各异的菜肴,八集为一单元,各自鲜明却又互有差异。你若问纪念的意义在哪里,这种形式确实新颖;然而,热闹终究没有实质,金庸的江湖依旧无法从这些拼盘中复生。
每个单元都有它的特殊位置——《九阴真经》首先登场,紧接着是《东邪西毒》,然后是《南帝北丐》,最后压轴的《五绝争锋》。每一个单元自成一体,却也各自暴露出品味和质量的极端差异。第一季没有什么惊艳之处,直到第二季上线后,才真正掀起了一场舆论的风暴。
《九阴真经》的开场让人堪忧,主角梅超风被换成了孟子义。可是,这梅超风,哪里有那种冷酷无情的狠劲?观众眼中所见的,不是一个金庸笔下的铁血女子,而是一个在“阴湿女鬼恋爱记”中的悲情人物。复仇与情感交织在一起,却没有半点江湖的气息。剧情中的打斗动作如同舞蹈,情感的纠葛更像是偶像剧中的甜蜜蜜。整部剧中,武侠的气氛全靠那层滤镜勉强堆砌,观众无语,弹幕吐槽声比剧情还要引人注目。
紧接着是《南帝北丐》,一开场,便让人误入了穿越剧的场景。何润东和明道,年纪虽大,却硬是凑出了少年的气质。段智兴的帝王风范全然不见,洪七公的乞丐气质更是全靠台词勉强支撑。所谓轻喜剧的元素,尴尬的笑点,成了尴尬剧的笑柄。观众纷纷表示,这不就是什么都市偶像剧的包裹么?金庸若能目睹,恐怕也会为此皱眉。
至于《五绝争锋》,这是最受期待的一环。毕竟,五绝聚首,理应是整个剧集最燃的高潮。然而,观众却发现,打戏匆匆收场,五绝联手竟然连明教教主都打不过。王重阳没有戏份,其他几位高人更像是毫无存在感的路人。剧情草草收尾,最后的收场更是让人心生失望。弹幕中的失望之情几乎能溢出屏幕:“这就是你们说的金庸武侠?”无奈之下,观众纷纷转向《东邪西毒》。
或许,最令所有人意外的,是在这部拼盘剧中,唯有《东邪西毒》撑起了金庸武侠的门面。导演玩了把大手笔,将王家卫的独特风格融入了江湖之中。没有花哨的镜头,没有堆砌的特效,场景充满市井味,打戏全凭真功夫。这才是武侠剧应有的模样。特别是周一围饰演的黄药师,他收敛而疯狂,将一个内心拉扯的男人表现得淋漓尽致。黄药师既能一掌拍死对手,却又在家事中徘徊,他的痛苦和纠结是观众能感同身受的。而欧阳锋则由高伟光饰演,他那种桀骜不驯的姿态又有些软弱可憐,武功或许不行,却充满孤傲。
这一单元的亮点,不在那些虚浮的外表,而在于剧中的人物,真实、复杂、立体。这才是观众所渴望的江湖情义。没有铺张的山水画面,只有人味,只有生命中那一瞬间的生死与真情。最为神妙的一幕,是“碧海潮生曲”一段,酒楼、马厩、衣冠铺,打斗都在生活场景中发生,真情与杀戮并行,真实的江湖气息扑面而来。
剧中的人物,无论是黄药师,还是欧阳锋,抑或是那些小人物,他们的挣扎与选择,才是金庸小说的灵魂——普通人在乱世中的奋起与抗争。这才是江湖。金庸小说内核的精髓,是对历史必然的反抗,是“侠以武犯禁”的勇气。
这次拼盘剧,或许是一场国产武侠剧的冒险。剧组想要打破传统套路,可惜除了《东邪西毒》,其他单元仍然重蹈覆辙,未能重现金庸笔下的江湖。这是金庸曾经警醒过的,他说:“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,可我偏不喜欢。”如今的武侠剧,外表热闹,内核空虚。只有《东邪西毒》还原了江湖的真味。
然而,江湖始终未曾消逝。因为只要我们还记得那些为正义而斗争的江湖儿女,金庸的江湖就不会消亡。至于那些热闹的“很好很好的”,你喜欢也好,不喜欢也罢。江湖依旧,热血未冷,这,便是金庸的精神。
愿这份江湖情义,能永远在我们的心中延续,像那江水,不尽不竭,永远奔腾。
发布于:山西省旺鼎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